工作平台繁体版
江苏侨联 > 专题活动 > 江苏侨界故事征文 > 正文
王志功:以严谨良善演绎科学本真
2018-07-03 12:43:00
  

主人公小传:王志功,男,新侨,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微电子与光电子领域的领军人物。197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现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曾在母校及同济大学任教;1990年获博士学位,曾在德国弗朗霍夫应用固体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客座研究员;自199710月,作为国务院归国定居专家回国工作至今,领导建立了东南大学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并任所长。

王志功主要从事数字无线电、数字电视、移动通信和无线互联网接入等系统的射频、微波毫米波以及光通信用超高速集成电路研究和以受损脊髓神经功能重建为目标、跨学科的微电子神经桥研究及经络机理和针灸效应研究。他对中国IC设计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话务员到留德博士

1971年,刚步入社会的王志功在电信所做话务员,他以执着和勤奋,自学了高中课程,并研读了电话机、交换机原理以及无线电广播等书籍,为进入南京工学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于1984年被选送到德国波鸿鲁尔大学进修。提起赴德深造的那段经历,王志功觉得受益匪浅:当时我在世界著名的微电子专家、德国的微电子之父’——Bosch先生领导的集成电路研究所从事IC研究。研究所有一条比较小的工艺线,IC设计的整个流程即从设计到最终实现再到测试都可以完成。那段学习,弥补了我原有知识结构中比较缺乏的工艺部分,并且直接看到工艺线的最基本设备和整个工作流程。

王志功在德国进修期间的出色表现,深得Bosch教授赞赏。于是,他成为Bosch教授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中国博士生。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王志功确定了研究方向:应用当时先进的IC软件工具设计以超高速光纤通信为应用目标的IC。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砖研,他不断汲取和完善IC设计所必需的全面知识,取得了卓越成就。他设计出上百种集成电路,创造并保持多项IC世界纪录;获得7项德国、3项国际发明专利;曾两次登上号称“IC设计国际奥林匹克的国际固态电路大会的讲坛。

迄今为止,王志功教授已在国际和国家级重要会议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00多篇;出版51万字《光纤通信集成电设计》专著和15本教科书;被列入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并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江苏省劳动模范杰出留学回国人员全国侨界十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从一名电信局接线员到一名出国留学的博士,再到毅然归国的专家,王志功教授40余载的科研生涯,是他始终不渝,励志成功的人生写照。

从纯工科到医工结合

王志功教授不仅在科研领域孜孜以求探索创新,还拥有一颗悲天悯人之心。每每看到因中风、脑瘫、脊髓损伤而导致瘫痪的病患,他都会伤感良久,经常想着要以怎样的康复训练手段,帮助这类病人的瘫痪肢体运动功能达到不同程度的康复,让日益进步的科学技术给瘫痪病人及其家庭带来福音。

瘫痪是因为患者脑部或脊髓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相关肢体运动神经信号的中断或紊乱,王志功教授积40余年在电子通信领域的知识、工程实践经验和一系列科研成果,结合通信原理和生物控制论方法,领衔发明了微电子神经桥微电子肌电桥两项专利技术。提出了全新的瘫痪肢体康复治疗理念:瘫痪患者通过自己或者家属健康肢体产生的神经或肌电信号带动瘫痪肢体产生同步和谐动作完成肌肉锻炼和脑重塑,最终达到康复的目标。该技术建立在功能性电激励(FES)技术之上,与传统FES技术相比又有许多优势,比如可由患者根据自主意识主动参与康复训练,训练动作强度还可根据患者的自主意识调整,大大提高了受训者的主动性;采用无线收发技术和可穿戴织物结合,大大提高设备的操作性,降低线路的复杂性等等。

这创新项目的康复理念已在初期的科研临床试验(100例)中获得显著的疗效,受到医患双方的认可和欢迎。这些创新康复产品推向市场后,不仅将显著改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瘫痪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造福我国乃至世界瘫痪病人;而且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建立肢体康复培训中心等等,将给上万人带来创业就业机遇。

从科研成果到中国IC产业发展

作为中国微电子光电子领域的领军人物,产业化一直是王志功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也是社会对他寄予的很大期望。从回国的那一天起,王志功就时刻提醒自己:从研究成果到产业化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我们不能把不成熟的产品送出去。产业化就好比种葡萄,葡萄在没有成熟前是非常酸的,这个时候是不能吃的。

王志功对待科学的态度一贯严谨,他认为目前中国IC设计和制造虽然高速发展,但如果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来比喻的话,中国IC设计产业尚处在少年阶段,要达到成熟阶段至少需要5年时间。因此,他建议国内的IC企业要抓住机会,开辟自己的市场:刚开始并不一定以最高的技术与国际大公司竞争,抓住一两种或几种国内有市场需求的产品去做也可以,这就好比蚂蚁啃大象他以自己的研究所为例解释道: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把比较成熟的但并不一定是最先进的芯片产业化。例如,我们没有直接做手机用芯片,而是把无线遥控用的芯片推向了市场。如何以低成本(包括技术成本、国内的工艺线成本)做出在价格上有竞争力的芯片,从而打开市场,这是现在IC设计企业应该做的。

回首自己的学术研究和科学实践,王志功教授强调最多的是学习:科学无巅峰,创新无止境,我们必须活到老学到老。特别是对于现在从事IC设计的工程师来说,无论如何要扩展和补充自己的知识。因为IC发展十分迅速,不学习肯定跟不上形势,不能适应整个产业和技术发展的要求。尽管我已经在这个领域工作了30多年,但我从来没有间断过学习。

 

                                                                                             (作者:戚  戎)

                                                                                                                                                       (该文获评“亲情中华·江苏侨界故事”征文三等奖)

  编辑:省侨联马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