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繁体版
江苏侨联 > 专题活动 > 侨界故事征文活动侨界故事征文活动 > 正文
邵仲义:情系贫困学子的“爱心爷爷”
2018-07-03 11:16:00
  

主人公小传:邵仲义,男,侨眷,19324月出生于上海。感动中国人物,百万善翁。先后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北京第二外语学院俄语专修班。19518月参加工作,先后就职于华东工业部、北京一机部、北京农机部、河南省农机局。19814月调至江苏大学工作,19929月退休。邵老生前资助200多名贫困学生。2007年,他捐助50万元设立爱生助学金2013328日因病在家中去世,其遗体捐献给镇江市红十字会,近60万存款全部捐助贫困学生。

从天而降50万巨款

2007年,江苏大学退休干部、侨眷邵仲义先生,收到了一笔来自海外的意外之财:50万元人民币巨款。

战乱时期,邵仲义母亲拿出陪嫁的一枚戒指资助其表哥赴香港谋生。感念邵母恩情,现居加拿大的表哥汇给了邵仲义兄弟姐妹每人7万美元。拿到这笔报恩款后,邵仲义没有丝毫犹豫,决定全部捐献。他和学校相关部门联系后,设立了爱生助学金,专门用来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这是江苏大学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以个人名义设立的助学金。邵仲义还一再要求不透露自己的名字,所以助学金名称定为爱生助学金。至今,受助的200多名学生,都不知道是谁帮助了自己,还以为是某个大企业家资助的。

如此大手笔捐资助学的老人家,自己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呢?他一生未婚,一人孤居,一直租用单位50多平方米的公房。走进家中,更觉寒酸:窗户关不严,电灯还是拉线开关,衣橱里的箱子是邵仲义母亲抗战年代用过的,已经70多年历史了,床上的凉席破了一个大洞,冰箱空空如也,仅摆放着他舍不得丢掉的发霉腌豇豆,老式热水瓶瓶身锈迹斑斑。橱柜上倒是有一条崭新的被子,可是邵老硬是一直没舍得拆开来用……

对邵仲义,校园附近的菜贩子都是一肚子意见,说这个老头太抠了,喜欢挑三拣四,买个青菜——都要货比三家,经常称好了,想想嫌贵就不要了。谁见过这样抠门的?

邵老的钱,究竟花到哪里去了?

让知情者来说吧:

抠门老头原是首善之翁

钟网荣上世纪80年代末经常去邵仲义家,得知邵老已经资助了4名研究生。周琨,现为江苏科技大学教师。1994年上大学时因京剧和邵仲义结缘,经常去老人家中吃饭。大三时由于学习压力大,还搬去邵仲义家中住过一个学期,那段时间里,邵仲义为周琨准备一天三餐,心疼周琨熬夜看书,还经常为他准备点心。周琨回忆:那时,邵老师是随机地帮助,了解到哪个学生有困难就去资助。”“更让人感动地是,邵老师怕学生难堪,从不直接询问,总是自己打探,锁定需要资助的学生,他说,如果假期都不回家,那一定是有困难的。

2007年开始,邵仲义又面对面地与贫困大学生结对,定向资助。这几年,他资助的学生中,2名毕业生考取了名牌大学研究生,1名孤儿大学生自立自强,被评为江苏大学励志之星

李雷,江苏大学艺术学院毕业生。他家在徐州农村,兄弟俩同时上大学,家里经济负担很重。20076月的一次聊天中,邵仲义得知快要毕业的李雷还欠着5000元学费,便一次性帮他还清学费,并资助他参加工作。工作后,李雷兴冲冲地提出把钱还给邵爷爷,被一口回绝,你马上还要成家,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刚开始时,李雷也会买些营养品看邵爷爷,都会被他狠狠说一通。

刘哲奇,邵仲义资助的一名在校大三学生,他说:学校一般每月给贫困大学生300元补助,爷爷知道我身体不好,就给我400元,让我多补补身体。过年回家前,还会额外给我500元。

薛棋侠,由邵老资助的的孤儿大学生,他得知邵爷爷离去的消息后,非常自责:“26日我还在爷爷那,和他聊了两个多小时,爷爷得知我被评上了学校励志之星,特别高兴,他说做人就要无忧无虑、积极向上,但想不到那竟是最后一次听爷爷教诲,最后……一次……”

为邵仲义最后一次志愿服务的学生罗新回忆说,元旦前一天晚上,邵爷爷像往年一样这一群小朋友喊过去聚餐,准备了一大桌菜,事后他发现吃剩下的菜就放在冰箱里自己慢慢吃,一个多月了,还不舍得扔掉。长期以来,邵仲义每两周就把学生喊来家里改善伙食,满满一大桌菜,老人常常提前两三天就要准备。而且,身体的不便让邵老行动缓慢,从家门口到校门口,别人十几分钟路他要走一个小时。

学生每月300元的资助标准,邵仲义悄悄地拔高到400元甚至500元,逢年过节还发给学生一些节日补贴

爷爷最喜欢叫我们小朋友了,和他在一起学到的最多的就是他开朗乐观的处事心态刘军营回忆说,他刚上大学喜欢抱怨,邵爷爷常和他说自己的人生经历,开导他——快乐过是一天,不快乐过也是一天。在邵爷爷影响下,小刘变得开朗乐观了很多,还以专业第一名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爷爷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到我们有进步。我和爷爷每个星期都要通上一次电话的。

邵仲义是个整天乐呵呵的”“像圣诞老人一样的可爱胖老头,他一出门,就一路跟人打招呼,身患糖尿病的他,口袋里总不忘装上糖果和奶片,分给遇到的小朋友。

人在天堂仍是电话不断

让我们记住这个场面:一桌、一相片、一挽联——“生前勤俭关爱学子情深意切,身后捐躯造福人类博爱奉献这是邵仲义生平最真实的写照,这样的追思会完全符合老人意愿:一切从俭,不办遗体告别会,不置办公墓。

让我们记住这些数字:2013330日,家人从校内银行取出了邵仲义的全部存款597457.6元,加上学校拨的4万多元丧葬费,全部交给学校助学基金。而最让人心酸的是:老人走后,身上现金加起来,不过区区24.1元钱。

让我们记住这个协议:汤静霞处长帮助邵老办理捐献遗体的协议,她清晰记得:给邵老送协议书那天,他早早把章准备好放在了桌上,看到协议书他很高兴,说自己年岁大了,还能为社会贡献最后一份力量。

远去的邵老,静静地躺在福尔马林药水里。——他连自己都要捐献出去。对这事,汤老师提一次,眼圈便红一次了。

得知邵仲义的裸捐事迹后,所有受过和没有受过资助过的学生丝毫不觉得意外。南京工作的李雷、上海读研的刘军营、江苏科技大学教学的周琨……还有30多名受邵老帮助的学生,从各地赶来,还有着千言万语没有和邵爷爷说够。

是啊,贴心的话,还没有说够呢——邵仲义人虽然走了,手机放在家人身边,电话铃声还是不断响起。每天都有六七个学生打来电话,有广州的、上海的、南京的弟弟邵渊介绍:他们开口都亲热地叫一声邵爷爷,好像要把满肚子的好消息告诉邵爷爷。我真不忍心告诉这群孩子,他们深爱的邵爷爷走了。

得知消息后,学生们有的长久沉默,有的放声大哭,有的抽泣得再也说不出一个字……李雷最是伤心:自己过年时发短信,告诉邵爷爷刚刚买了车,准备等天气暖和了,将他接到南京住段时间……”

亲爱的邵爷爷,您去了哪里?

您一定去了天堂,那里没有贫穷和困厄,那里一定洒满阳光和芬芳。所有认识邵仲义的人,都说:其实有他的地方,就能感受到阳光般的明亮和温暖——那就是邵仲义的善心、大爱,以及巨大的人格魅力。

 

                                                                                          (作者:张晓波)

                                (该文获评“亲情中华·江苏侨界故事”征文二等奖)


  编辑:省侨联马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