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繁体版
江苏侨联 > 新闻中心 > 侨联要闻 > 正文
秋之白华 百年独伊——“七一勋章”侨界获得者瞿独伊原型话剧在宁上演
2021-12-02 09:31:00  来源:江苏省侨联

  11月30日,“七一勋章”侨界获得者瞿独伊原型话剧《我的父亲瞿秋白》在南京艺术学院上演。省侨联副主席艾卉、省侨联二级巡视员李发勇及部分机关工作人员观看了演出。

  瞿独伊是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之女,新华通讯社原国际新闻编辑部干部,赓续红色基因的革命先烈后代。1942年,瞿独伊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绝不屈服。她立足本职岗位,勤勤恳恳奉献。开国大典上,她作为俄语播音员向全世界播出毛主席讲话,作为我国第一批驻外记者赴莫斯科建立新华社记者站,其间多次担任周总理和中国访苏代表团的翻译。她淡泊名利,从不向党伸手,从不搞特殊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精神品格和崇高风范。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瞿独伊“七一勋章”。

  话剧《我的父亲瞿秋白》就是以瞿独伊为原型创作,全剧通过她的视角,深情回忆了瞿秋白和瞿独伊在苏联生活学习时的温情生活,真实再现了瞿秋白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的革命生涯,盛情讴歌了瞿秋白、瞿独伊薪火相承的革命精神。

  阶梯状的舞台、铺满落叶的座椅、如梦如幻的光影……演出在沉浸式的场景体验中缓缓铺开——

  1935 年6月18 日,瞿秋白走上长汀西门外一片草坪,高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从容就义……瞿独伊曾经回忆说:“1935年的一天,我正和一批儿童院的孩子们在乌克兰德聂伯罗彼特罗夫斯克参观休息。忽然,我见几个同学围观一张报纸惊讶地议论着,还时时看着我,然后传给其他同学看,惟独不给我看。我感到非常奇怪,非争着要看不可。于是,一把抢过来,原来是《共青团真理报》上详细报道了我父亲于6月18日牺牲的消息,并附有一张4寸大小的半身照。一直想念好爸爸的我惊呆了,随即失声痛哭起来,竟晕倒在地……”

  舞台上明暗交替的灯光,仿佛折射出瞿独伊悲痛交织的内心。父亲壮烈牺牲的时候,瞿独伊仅仅14岁。“父亲牺牲的时候,我年纪还小,可他亲切的形象,却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在我模糊的幼年记忆中,父亲清瘦,戴着眼镜,话不多,但很温和。母亲不让我简单地叫他‘爸爸’,而一定叫我喊他‘好爸爸’。我就一直这样称呼我父亲。”在瞿独伊的眼里,瞿秋白一直就是她的慈父。

童年的瞿独伊与父亲母亲

  演出颠覆传统的观剧概念,打破镜框式的观演模式,调整了表演区和观众的位置,将舞台做了阶梯状、立体化的呈现,用音乐、舞蹈、实景、投影和话剧表演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一一再现了瞿独伊回忆里的那些温情画面。瞿秋白不再只是革命英雄,而是一个亲切可见的父亲、丈夫、良师益友。“秋之白华,秋白之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瞿秋白刻给妻子杨之华的印章,也是对妻子的深情告白。剧中呈现的温馨家庭生活,也让观众重新了解了更多历史细节。

  “我的父亲,的确无愧于‘好爸爸’这个称呼,他给我带来无限温暖和快乐。”瞿秋白知道瞿独伊喜欢吃牛奶渣,每隔一星期,他从共产国际下班回来,路过店铺,总不忘记买一些回来,带到幼儿园去给瞿独伊吃。夏天,他们在树林里采蘑菇,瞿秋白画图折纸给瞿独伊玩;到苏联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幼儿园,瞿独伊便被送到了森林儿童院。在森林儿童院,为了讲究卫生,无论男孩女孩一律要剃光头,瞿秋白知道后立刻来信安慰:“独伊:我的好独伊,你的头发都剪了,都剃了吗?哈哈,独伊成了小和尚了,好爸爸的头发长长了,却不是大和尚了。我喜欢你,乖乖的小独伊,小和尚,好爸爸。”

  剧中,瞿秋白在《国际歌》中冲破重重阻碍实现共产主义信念,在与妻子杨之华的不舍中,在对女儿瞿独伊的思念中,毅然诀别。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深深震撼着观众,让人不禁泪目。

  艾卉在观演后表示,瞿独伊是一名经历过生与死、血与火考验的侨界老党员,是“中国侨界杰出人物”提名奖获得者。11月26日,她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令人悲痛!如今通过舞台,重温她与父亲瞿秋白的故事非常有意义,更是对她赓续红色血脉精神的一种致敬。省侨联将进一步在侨界广泛宣传推荐这部作品,教育引导侨联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建功新时代,继续将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

深切缅怀“七一勋章”侨界获得者瞿独伊


  编辑:jsqlgly000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