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繁体版
江苏侨联 > 侨界风采 > 侨界名人 > 正文
恽之玮:闪耀数学苍穹的常州之星
2019-03-29 14:54:00

  恽之玮是江苏常州人。18岁,他以满分获得第4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同年保送北大数学系;22岁,他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后经多年学术研究的沉淀和积累,接连取得多项突破,先后于2012年获得SASTRA拉马努金奖、2016年获得晨兴数学金奖,加上这次的数学“新视野奖”,恽之玮已然成为了当下国际数学界一颗闪耀的学术之星。

  “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北京时间2017年12月4日在美国硅谷揭晓。恽之玮和他北大读书时的同学张伟凭借“为L函数的泰勒展开的高阶项提供了几何解释”的研究成果赢得了数学“新视野奖”——“科学突破奖”被誉为“科学界第一巨奖”,而其中的“新视野奖”专门用来奖励年轻学者。

  2018年1月1日,恽之玮离开耶鲁,任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并拿到了终身教职。从“科学突破奖”颁奖典礼和媒体追踪的喧闹中抽身,如今的他颇为享受校园的安静和自由。

  恽之玮是江苏常州钟楼区人。18岁,他以满分获得第4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同年保送北大数学系;22岁,他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后经多年学术研究的沉淀和积累,接连取得多项突破,先后于2012年获得SASTRA拉马努金奖、2016年获得晨兴数学金奖,加上这次的数学“新视野奖”,恽之玮已然成为了当下国际数学界一颗闪耀的学术之星。

  金牌少年VS北大恽神

  提起恽之玮,至今都能唤起常州很多学生和家长的记忆。2000年7月,恽之玮赴韩国参加第4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与来自世界各地的82支队伍、461名顶尖高手同场竞技,最终以满分的成绩获得金牌,也为中国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一立下汗马功劳。

  载誉回到常州,恽之玮的“天才”之名,不胫而走。

  但恽之玮的妈妈居继芳却并不认同天才之说,“别人都说我孩子智商高,其实我倒不觉得,智商这东西是看不见的,我所能看见的是孩子在学习方面确实比较刻苦”。她提到一个细节,有一次单位搬迁整理出大量的废报表要处理掉,她赶着去要了厚厚一大捆,不到一年时间,就被恽之玮全部做练习演算完了。在她看来,儿子生活马虎,常年穿校服,偶尔换换,也是穿老爸的衬衫、夹克。而且身上从不带钱,碰到学校要交费,常常先问同学借,第二天再还,“唯一花钱的地方就是买书,买大量的数学题集。”

  这种对物质的低需求,一直延续至恽之玮的大学时代。获得奥数金牌后,他被保送进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大学四年,他不用手机,也甚少玩电脑,过着一日三餐,三点一线的学生生活。

  外人看来极为枯燥的学习,却成就了坊间广为流传的“恽神”。在同学们眼里,恽之玮已经超越“学霸”而成为“学神”——为数学而生,不食人间烟火。传奇之一是读数学书如读小说。传奇之二是本科四年29门数学课程,18门得了满分,作为做题方面的“杀手”级人物,考满分是恽神的常态,考99、98分多半是老师看不过去给他挑刺。

  多年以后,恽之玮回忆里的北大四年是很快乐的时光。那时他还不需要操心任何生活事物,可以把全部时间用来深度探寻数学的奥秘,他别无所求,将所有的热情都用来读数学书,想数学问题。大四时,他和许晨阳、刘若川、朱歆文组成了一个讨论班,一起读《代数几何原理》这样的英文大部头原版书,每周大家轮流讲课,再花上1-2个小时热烈讨论。有一次楼里突然熄灯了,正在讲的许晨阳并没有停下来,在黑暗中连续又讲了十几分钟,直到灯重新亮起来。这黑暗中的十几分钟,清晰地留在他们记忆里,那是一段不知疲惫的学习岁月,一个昂扬的激情时刻。

  而这一批人,包括张伟、袁新意等人,也被称为北大数学的“黄金一代”,10多年后尚且年轻的他们,做出了令数学界惊异的研究工作,成为闪耀在数学苍穹中的中国新星。

  学术之重VS数学之美

  2004年8月28日,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打破奥运会男子110米栏纪录,并夺得了中国奥运史上第一块男子田径金牌。也正是在这一天,恽之玮在上海浦东机场,挥别父母,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求学。

  普林斯顿数学系被称为“宇宙数学中心”,当时的系主任是证明了300多年前的“费马大定理”的安德鲁怀尔斯;教授中还有博弈论创始人约翰纳什,他在传记《美丽心灵》中形容普林斯顿数学系,“你只要伸出手掌,然后攥紧拳头,就会觉得好像已经抓住了数学空气,手心里有几个数学公式。”

  然而,恽之玮一开始在这里的学术研究并不顺利。“教授讲课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因此如果学生的兴趣刚好与教授的兴趣贴合得紧,那就很有好处,如果情况相反,就会比较痛苦。”恽之玮的父亲恽洪庆记得,儿子读博的第二年,研究进入了死胡同,暑假回国到机场接机,他一眼就看到面容消瘦、白发点点的儿子,“仿佛是我当年在农村插队时回城的模样,令人心痛”。

  但这正是普林斯顿数学系的传统,把学生“扔到河里”,游过去的就成为博士。尽管遭遇挫折,恽之玮仍然坚信自己的选择。他很快发现,在普林斯顿读书,最大的好处是这里总有最好的教授和访问学者,“如果有问题,总能找到某方面的专家,而且很容易就能得到答案”。事实上,恽之玮的研究课题正是在菲尔兹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得主、越南数学家吴宝珠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得到了数学界同行的关注和重视。2012年,他因在“表示论、代数几何和数论等方向诸多基本性的贡献”获得SASTRA拉马努金奖。

  但恽之玮出现在公众视野并引起热议,还是2017年年末,他和张伟作为80后的中国数学家共同获得“科学突破奖”的数学“新视野奖”。

  2015年5月的一天,已经是斯坦福大学数学系最年轻终身教授的恽之玮到瑞士进行学术访问。火车途经伯尔尼停留两小时,恽之玮漫步到当地著名的玫瑰园,坐下来长久地思考。他与比他年长一岁、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终身教职的张伟正在合作探索数论和代数几何的交汇处,研究在最后一步陷入了瓶颈。

  恽之玮如此向记者描述他的沉浸状态:“就像一个盒子一样,不管用什么工具也要打开它,就算是炸开也行。”

  一个月后,恽之玮和张伟“炸”开了这个盒子。他们为L函数的泰勒展开的高阶项提供了几何解释,并因为这一研究赢得了最终的大奖。

  离家二十多年,恽之玮始终牵挂着家乡,每年回常探亲,他都要去探望恩师、去母校看看学弟学妹。常州侨联也是他的家。2014年,常州市侨联侨青会换届,第一次设立海外分会,恽之玮成为第一批海外理事。

  “数学其实充满了美感。”18岁时,得到国际奥数金牌的恽之玮在记者的“逼问”下,冒出了这样一句。他说,觉得数学枯燥是因为还没有发现它的美,一旦解出来就会发现美顿时呈现在眼前。正如他在“新视野奖”的获奖词里所写:我觉得自己就像生活在“童话”里,可以把数学当做一个安身立命的职业,仅仅做热爱的事,对社会的回报还看不见、摸不着,就可以过虽不富裕但也衣食无忧的生活。


  编辑:常州市侨联滕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