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美国微生物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Microbiology )正式公布了2018年度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入选名单。来自中国,孟加拉国,荷兰,瑞士,以色列,奥地利,瑞典,比利时和英国等国共计96位科学家入选。
在本年度人选名单里面共有八位华人科学家,他们分别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教授史佩勇博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教授、德克萨斯药物研究中心主任安志强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系教授胡建明博士;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博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逆转录病毒研究中心终身正教授刘善虑博士;美国堪萨斯大学终身教授、国际病毒分类命名委员会委员邱建明博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研究生院微生物教授Jade Wang 博士;美国FDA兽医医学中心Shaohua Zhao博士。
其中史佩勇、刘善虑、邱建明和胡建明等四位科学家是近年来活跃于病毒学领域研究前沿的杰出华人科学家。
史佩勇,1966年出生于常州,曾就读于西新桥小学、北郊中学,1989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1995年获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病毒学博士,随后到耶鲁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长期从事病毒学和抗病毒新药研究,先后在公共卫生机构、全球大型药物公司,以及科研单位担任重要职位。2015年,应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学院邀请担任该校讲席教授,从事黄病毒复制机理、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研发等方面研究。至今已发表SCI论文22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121篇。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病毒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权威刊物,如Cell,Nature,Nature Medicine,PNAS,Cell Host Microbe,PLoS Pathog.,J. Virol.等;并应邀在Science,Lancet Neurol.,Cell Host Microbe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评论和综述;目前发表的论文被SCI引用已经超过9500次,另拥有2项世界专利和1项美国专利。
美国微生物科学院是是生命科学领域中全球最大且历史最悠久的会员组织“美国微生物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Microbiology)”的下设机构之一,美国微生物科学院处于国际微生物科学的领导地位,它每年都在全球范围内通过高度选择性的同行评审程序遴选出数十名院士,以彰显他们在微生物科学研究或微生物学技术服务及公益事业中做出的卓越贡献。在过去的50年中,全球已有3000多名科学家当选为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其中有200多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其中不乏诺贝尔奖、拉斯克奖和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
“常州给了我一个全面的教育基础。”
妈妈说:“他取得成功是迟早的事情”。“虽然不懂儿子的研究领域,但我知道他一直很刻苦,从小就是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做成,他取得成功是迟早的事情。”史佩勇的妈妈范素华说,她为儿子开心,但丝毫不感到惊奇。
作为母亲,范素华始终担心儿子太辛苦,“早上6点前到学校,晚上8点后才到家,天天如此,大概因为有兴趣,他好像一点儿不知道累,也不需要假期。”她说,史佩勇经常离开了实验室但心里还挂着实验,有一次晚上回家竟然跑错了家门。
史佩勇的妹妹史佩立说,他们一家人至今都记得,为了学好英语,中学时期他背过整本英语词典。
德安医院医生黄亮与史佩勇中学同学6年,“除了刻苦努力,他还是个文艺青年。”黄亮说,史佩勇大学一年级因病休学一年,这一年,他不仅英语飞速提升,开学后还承担了学校的一次外宾接待工作,还自学了吉他,“弹到专业水准了”。
高中时的班主任陈坚对班长史佩勇的评价是:“没有什么特别拔尖的学科,但是发展很全面,有自控力,也有领导能力。”她说,临近高考时,许多学生放弃了4点半到5点半之间的活动课,史佩勇却坚持把大家都赶到教室外面,告诉大家“多运动,学习效率更高”。
常州的老师为我打下成功基础。
史佩勇介绍,如今的每一点成就,都离不开常州的老师们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
他说:“中学班主任周国屛老师的英语教学,为我出国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高中班主任陈坚老师开启了我对化学、生物学的兴趣,北郊中学校长黄精达让我学到了领导才能。这些优良的素质和为人准则,为我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史佩勇说,老师们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没有做过什么特别的事情让他印象深刻,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让他觉得“不平凡”,是催促他不断奋进的榜样。
“现在做学术研究不是单打独斗,要讲求团队合作,需要领导能力。”史佩勇说,他十分感谢年少时在常州打下的全面的教育基础。譬如实验,他要带领一个几十人的团队工作,这群人来自巴西、美国等多个国家,而且分别从事不同的细分工作。
父母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
除了老师,家庭教养对史佩勇影响更大。
史佩勇说:“对我影响最深的是父母,我从小就受父亲刻苦钻研、解决工作难题的言传身教,与许多优秀的同学相比,我因此更爱挑战自己,眼界也更远。我母亲待人热忱,这也是一个领导者的基本素养之一。”
据悉,史佩勇父母都是常州热工仪表厂职工,父亲史美世是工程师、技术骨干。“父亲什么都能做,家用电器、家具都不在话下。上世纪80年代,电视机还没有普及,我们家是邻里最先拥有电视机的,都是我父亲自己买的各种零件,回来自己组装的。”史佩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