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繁体版
江苏侨联 > 侨界风采 > 侨界名人 > 正文
苦难育荣耀 坚韧树匠心—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安碧
2018-02-12 09:07:00

  “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自古以来,匠心是一种态度的象征,极致沉静,极致完美,极致投入。曾几何时,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曾有一朵梦想之花盛开,它鲜艳无比、芳香四溢。随着岁月的流转,有的梦想之花随之凋零,碾踏成泥,而那些不为外物所惑者,依然呵护着它与岁月同行。看古往今来的杰出人物,绝非仅凭一时的才气成就了千古之名。匠人匠心,这深入骨髓的品质,让他们备受推崇。徐安碧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匠人的情怀,用钻研、付出与坚持呵护着心中的梦想之花。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1953年,江苏宜兴最南端的一个风景秀丽、依山而傍的山村中,一对龙凤胎在一户贫寒的农家里降生。听到消息的亲朋好友都赶来探望,这些人群中还有这位母亲已经成了家的儿子、女儿。中年产子,让这位妇人有些歉意,她是一个裹着小脚的瘦弱的美丽女人,这片绵延不绝的山峦就是她赖以生存的地方。家中的生计已经很艰难了,幸好大女儿、大儿子已经自立门户,可抚养这对龙凤胎长大成人对这个几乎家徒四壁的农家来说,依然艰难异常。

  电影《唐山大地震》中,面对被埋在废墟下的一双儿女,母亲在“二选一”的那个时刻,心中是多么无助、悲凉非外人所能体察。在灾难面前,人类的力量很渺小;但在生活的严峻考验面前,人类常常毫无还手之力。“养活一个都难到极点,何况两个。于是,她作出了令她最痛苦的抉择:尽量先保住男婴。”

  为了能让男孩生存下来,除了喝些米汤之外,母亲还会常抱着他去大女儿、儿媳妇那里吸几口她们的奶水。就这样,这个吃过嫂子、大姐奶水的男孩,幸运地活了下来。一个过路的客人从村里路过,看着一群天真烂漫的山童在嬉戏玩耍,顿生欢喜,其中一个特别瘦小清秀的男孩引起了路人的关注和怜悯。他轻声问道:“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小男孩立即用稚嫩的声音和着一板一眼的神情回答说:“我四岁了,大名还没起呢”。路人被他的神情逗笑了说:“你姓什么?让我想一想,我来给你起个名字,那就叫——徐安碧吧。愿你一生平安,如同碧玉。”

  山里的日子虽然清苦,但一年四季的变化却美不胜收。春季,一片生机勃勃,万物复苏。春天在每棵树的枝头发了一个芽,青青翠翠的绿枝摇摇晃晃探出头来,小花羞涩地露出了含苞待放的脸蛋,数不清的野花漫山遍野。夏日里,这山里的天气就似那七八月的小孩儿一会阴一会晴,变幻莫测,时而云层低矮,仿佛伸手可摘,时而阳光万里,惹得你不敢与它对视。秋天更是一幅浑然天成的画卷。远处巍峨的群山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色彩斑斓,显得格外美丽。隆冬时节,落叶凋零,热气哄哄的太阳躲了起来。山里这些景致,好像有一股神奇的魔力吸引着安碧。他总是望着远处的山峦出神,有时凝神屏息一动不动,有时又会回过神来拿着树枝在地上认真地画着什么。村里的人都知道这个小家伙写的一手好字,还能画出各种各样的美丽图案,乡亲们都说这孩子将来可能会有大出息。

  十年动乱,安碧高中毕业回到村里成为一名生产队的社员,每天早出晚归。慈母心疼幼儿。当看到瘦弱的儿子每天疲惫而归,脚上都是水泡心疼不已,就想给孩子做双山袜,让他出工时更舒服点。可自己年纪大了,眼也花了,拿不起针线,于是就拜托自己的妹妹在匆忙中做了一双山袜。这双山袜后来让安碧视为家珍,因为它给了他温暖,陪着他走过了人生的低谷。

  为了给家里增添些收益,安碧坚持每天出工。但由于身高不足,一天劳作下来所能得到的工分才6分半,而当时一个成年男工的正常工分是10分,妇女也能得到7分,这件事情令安碧心里掀起了层层的波澜,他觉得自己连一个普通女人都不如,这让他自卑到了极点。他说:“那个时候的自己,全靠强大的内心抵御着卑微的命运”,从此安碧在心底暗暗地发誓自己要努力,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

  玲珑剔透万般好 夺得千峰翠色来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际遇。如果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际遇。”安碧的隐忍和努力终于等来了命运的眷顾。1974年,他获得了工农兵大学生的举荐资格,考上了江苏省宜兴陶瓷工业学校。“这是离开当时境遇的最好机会,于是他就拼命地学习。那个时候只想做一个工人,将来不但能够养家糊口,还很光荣。” 徐安碧毕业后被分配到宜兴精陶厂设计室,成了一名美工而且这个工种和他一直以来喜爱的画画正好结合在了一起,安碧从心中欢喜雀跃了起来,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刻苦钻研自己的装饰技艺。厂里的同事都说,“徐安碧比厂里的任何一个同道都勤奋!”

  从此与书画陶结缘的安碧日复一日在宣纸上书写,年复一年在陶坯上刻绘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但厂里的很多工人都不理解,背后对他指指点点点,领导也有微词。根据笔者对徐大师的了解,如果这里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来打比方,可能与人为善的他未必认可。对此他的解释更加委婉,“我向往的是文人的事,平时的工作是艺人的事,而常常要做的是工人的事。”

  多年来,徐安碧执着于将中国书画艺术移植到精陶坯体上。但精陶材质介于紫砂与细瓷之间,坯体表面属粉层状,刀重易剥落,刀轻则线条不畅,经过无数次尝试,他自创正刀、侧刀、等刀法,还巧妙地用上石刻刀、木刻刀不同工具,力求达到书法国画的线条与墨韵效果。安碧说:“古人云,‘艺痴者技必良’,要想在陶艺创作上取得成功,必须先在宣纸上打下坚实的基础,痴迷于艺术才能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安碧为了能画出称心的画作,常常去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夏天每次遇到雷阵雨,他就出去观察乌云翻滚,再想像透过水墨在纸上的印记,传递自然的感受。他把山、云、物的关系,都化在笔下一滴一墨描画出来。有时候,痴迷的安碧眼中会只有一支笔,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我,等回过神来已黎明破晓,通体冰凉。每一件作品在出窑炉的时候,他总是提前半个小时在窑炉口急切等待,若是烧得满意就开心无比,,若是烧得不理想他就会黯然神伤。

  1979年,徐安碧创作的《宜泉茶具》在京展出后即被故宫博物院收藏。同年,他创作的13寸国画挂盘《江南春晓图》也被外贸部选为国礼赠送瑞士国王。当时所有的同仁都对这个矮小而清秀的年轻小伙刮目相看。

  1981年,徐安碧被单位派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期间有一件事深深触动了他,那是他参观徐悲鸿的爱徒黄养辉先生举办的画展,在人来人往的鉴赏者中有一位老爷子吸引他的注意。安碧看见这位老先生正在认真地临摹画作,就和这位长者闲聊起来。这位老先生说自己从小喜欢画画,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只能放弃。现在已经退休,终于有时间捡起自己的兴趣。老先生对绘画的痴迷让“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安碧备受刺激,“跟他比起来,我很惭愧”。从此他便更加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后来他的作品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珍藏,并深受海内外收藏家的青睐。1997年,安碧被评为全国十大能工巧匠。

  不靠衣衫扶身价 唯依本质令人爱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意即行事要严肃认真不怠慢;临事要专心致志不懈怠;加强自身修养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安碧说:“我取得这一点点成功,真的是微不足道。我们要感谢计划经济时代能让我静下心来痴迷艺术,还要感谢现在的市场经济让我们这代艺人赶上了好时光。说起时下的行业发展,安碧也为前景担忧。因为浮躁的现象时常出现,仿制的伪品屡见不鲜,整体运行不容乐观。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他多次在北京的全国两会上为陶瓷产业的传承与发展,为营造陶瓷行业健康有序的良好环境发言呼吁。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是一滴水。安碧说:“我从来没有把自己放到多高的位置上,但社会给了我很多的厚爱。我们现在说是艺人,其实就是工匠。我们这一行需要更多的文人参与,否则,匠气很重。” 而匠人和文人的区别,在徐安碧看来,源于思想境界的不同。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的是匠人,知其所以然的所以然的是文人。“有文人的思想境界时,他的作品才能有这种思维的高度。创作的作品中,才有故事。作品有着生活的影子,也包含着作者的心境和情感。”创作与生活两者相辅相成,是徐安碧创作的源泉。

  “我个头比较矮,都是仰脸看人,仰视敬重一切。其实每一个人都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每一个人都非常了不起。我的座右铭是低头走路、仰脸看人、静心做事。”他说,“一辈子能把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做成自己的事业,这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对于这件幸运的事情,徐安碧的总结或许更能明示其心,“与书画陶结缘数十载,痴迷三更灯火五更鸡,然则,每当探微索妙,它却离我很远,久而不悟其道也。”


  编辑:省侨联魏泽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