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平台繁体版
江苏侨联 > 各地侨联 > 苏州侨联 > 活动掠影 > 正文
“寻根之旅”苏州营ᅵ爱上“非遗”,体验玲珑匠心
2020-01-02 13:33:00

  厚厚的云层终于散去,灿烂的阳光洒落下来,为冬日的苏城披上了一层暖暖的金衣。12月27日上午,迎着明媚的阳光,“寻根之旅”冬令营苏州营的海外华裔青少年们来到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与“非遗”技艺的亲密接触即将开始……

  桃花坞年画DIY

  “大家请看,这就是桃花坞年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一团和气》!”老师的话音刚落,小营员们就兴奋地议论开了:造型团团圆圆的,看起来可爱又有趣!这花纹细节好精美啊!色彩鲜艳,表情也很生动呢!

  

  没错!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桃花坞木版年画”。桃花坞年画是江南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桃花坞年画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吉祥喜庆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内容,深受江南百姓的喜爱,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团和气》属于桃花坞年画中的祈福迎祥类作品,画中的喜神弯眉笑眼满脸喜纹,寓意欢乐祥和。了解了桃花坞年画的起源发展,仔细观察大师们对刻板的精雕细琢,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要体验一回“非遗大师”的感觉了。瞧,一幅幅年画正新鲜出炉,就让她为即将到来的新年送上吉祥的祝福吧!

  绣花针下有乾坤

  体验传统手工技艺,“针线功夫”可少不了。大家首先学习制作的“口金包”,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典雅的面料搭配上精致的口金,一个个精巧玲珑的收纳包令人爱不释手。小伙伴们跟着老师的指导认真学习缝制,一会就熟练了起来,流畅地飞针走线,一个个花色各异的口金包初具雏形。

  同样离不开穿针引线的还有刺绣。五彩丝线随着绣花针上下翻飞,绣布上的图案渐渐清晰。看那专注的神情就知道,一丝不苟的可不仅仅是女生。“手工的过程需要细致和耐心,虽然不太容易,但看到精美的作品,真是非常开心!”欣赏着自己的DIY成果,一位小营员满心欢喜,“我要把它带回去,让我的好朋友们都看看!”

  中国花鸟画

  今天的特色课堂好丰富,放下绣花针,小营员们又执起毛笔,开始学习中国画。中国画根据绘画题材、内容不同,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科。正所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第一幅作品就从竹子画起吧!

  指导老师细致地为大家讲授构图与用笔技法,营员们铺开宣纸,用粗细相间的线条勾勒出节节拔高的墨竹。瞧! 有的小营员在瓷盘上展示着自己的创意,有的已经大功告成,竹节挺拔富有层次,片片竹叶仿佛正在沙沙作响。

  探究博大精深的“非遗”宝库,浸润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中,海外华裔青少年们的中华情愫正在日渐加深……


  编辑:苏州市侨联林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