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多数人的春节假期延长了,团圆的时间多了,但是有些侨眷的假期提前结束了,甚至有些从来就没有开始过。
南京市高淳中医院副院长周瑛和体检中心主管护师刘慧敏都是侨眷,他们的孩子都在国外。疫情发生后,她们还没有来得及排班休假,就投身抗疫防控一线了。她们总说,自己的孩子们都在国外,“牵挂”的不多,正好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
已年近六旬的周瑛做事一直一丝不苟,用她的话说:“工作一定要有计划,不能疲于应付、流于形式,最后就是要科学规范地落实!”每天早晨开完交接班会议后,她都会到院内各诊疗区域巡视,督查发现问题,能现场解决的就地解决,需要会诊研究的马上安排。
周瑛的女儿女婿在美国都是从事与健康相关的工作的,格外关注祖国疫情发展动态。“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和孩子们的交流必不可少。”一有时间,她就会和孩子们讲抗疫防控的最新进展、健康防疫知识和一些感人的事迹,一来是为了让孩子们安心,不要“牵挂”;二来是让孩子们在国外,向身边人传播国家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和成效。
50岁出头的刘慧敏是该院第一批进入一线预检分诊的医护人员。隔离服、口罩、手套,全副武装,一天三班倒,一站八九个小时……每天,她都要对每一名进出医院的人员询问流行病学史、测体温,加上工作岗位就在门诊大门口,春寒料峭,一个班下来,嗓子发干,双腿打软,但是刘慧敏从不和身在美国的女儿聊这些,她不要女儿“牵挂”。
其实,这一切怎么能瞒得了女儿。“妈妈你辛苦了!加油!为你骄傲!”女儿没有语言表达,而是给刘慧敏发来了信息。刘慧敏心里暖暖的,“我觉得给女儿树立了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一个榜样!”她说。
刘慧敏本打算今年5月去美国看望女儿,但因为疫情和工作的特殊性,这个计划也不得不改变,原本十分黏妈妈的女儿也变得非常懂事,“妈妈,你的工作更重要,不用担心我,我一个人可以,加油!”看着女儿发来的信息,刘慧敏觉得孩子仿佛一下子长大了。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治愈、帮助、安慰,对于每一个医务工作者来说,都是沉甸甸的6个字。侨眷,因为亲人不在身边,“心无牵挂”全身心投入抗疫防控,但他们,却最让人“牵挂”。